
本文转自:南昌日报
“幸福教育”托举多彩梦想
2020年至2024年青山湖区特色学校百花齐放,新增学位11460个
□洪观新闻记者 邬靓 文/图
秋日里的青山湖区,一座座崭新校园拔地而起,一堂堂生动课程浸润心灵,一批批教师跨校流动教学……近年来,青山湖区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持续加大教育投入。2020年至2024年,该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达37.6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21%以上,年均增速超6.4%,特色学校如百花齐放,绘就出“五育并举”的生动图景。
系统布局 夯实教育根基
今年秋季,青山湖区天香学校迎来首批学子。这所配备恒温游泳池、智能教学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的学校,不仅外观新颖别致,更在细节处彰显教育温度。
“教学楼很美,运动场很舒适,教室明亮。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上学,我们特别放心。”学生家长程兰参观校园后感慨道:“风雨连廊的设计太实用了,孩子上下课再也不用担心日晒雨淋。”
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,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。青山湖区将教育列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以“真金白银”的投入筑牢“幸福教育”的基石。数据显示,2020年至2024年,该区规划并快速推进了13个校建项目,以“五年开七校”的“青山湖速度”,新增学位11460个,满足了辖区内学位需求。
“我们还着力优化存量教育资源。”该区教体局校建办负责人吴中良介绍,该区科学撤并了9所乡村小规模学校,推动教育资源布局从“小而散”向“精而优”转变,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。
优师强教 激活师资活力
“手腕放松,指尖轻轻拨弦……”在胡家小学的音乐教室里,教师胡昊正在为学生讲授鸣鸠琴课。他先示范了正确指法,随后走到学生中间逐个指导,教室里回响着孩子们稚嫩而专注的琴音。
“以前音体美老师是‘稀缺资源’,现在通过区里的统筹引进和配置,我们学校的专职艺术教师已全部配齐,孩子们的眼界更开阔了。”胡家小学校长方丽媛感慨道。
教师是“幸福教育”的核心力量。近年来,该区通过公开招聘、人才引进、定向安置等途径,累计补充中小学教师567名,其中重点补充音、体、美等紧缺学科教师201名,有效缓解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。在师资配置方面,深化“区管校聘”管理改革,出台系列政策文件,构建起多形式融合、刚柔并济的教师流动机制,并将交流轮岗经历作为职称评聘、校长任职、骨干教师评选等的前置条件。
“优化师资配置后,真正实现了教师身份从‘学校人’向‘系统人’的转变。” 青山湖区教体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介绍,如今“家门口有好老师”已成为现实,精准化解了部分学校“师资冗余”与“师资缺口”的供需矛盾。
师资配置均衡之后,专业成长成为关键。2025年3月,青山湖区启动“智慧循证教研”项目,推动教研迈入数字化深水区。青山湖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邓徐斌演示了“121”智慧教研平台:“这个平台就像一个教育‘大脑’,既能实现远程听课、AI评课,又能通过‘青教’智能体赋能教师备课,通过‘智学’智能体为学生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。”在这一平台推动下,该区骨干教师队伍持续壮大,形成了结构完整、梯队清晰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特色培育 绽放多元精彩
“幸福教育”绝非千校一面。青山湖区以集团化办学和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,与南昌二中、南师附小等省、市名校深度合作,打造“6所省市名校合作校”。同时,积极培育自主教育品牌,形成本区“六大教育集团”,让教育更具温度与个性。
在青新小学教育集团,得益于“双学区”政策和“师资共享、课程共建”模式,丹霞校区学生数量在三年内从不足300人增至千余人。青山湖学校教育集团构建“理念共融、资源共享、特色共生”的集团化办学体系,通过同步教研、推进资源共享,实现学业质量协同提升。集团总校长张文龙说: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,无论在哪一个校区,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。”
特色课程更是“百花齐放”。南钢学校成为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,已有22名队员被省内外大学特招录取,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16人,国家二级运动员26人。胡家小学依托1000平方米的百草园,融合语、数、美、劳课程,打造“行走的校本课程”,并率先立项《中医药劳动评价》国家级课题;铁路二小开发“火车头”主题课程,融合铁路文化、科技创新与体育元素,屡次斩获多项科创奖;梁万小学推动青少年足球、啦啦操人才的系统化培养与可持续发展、江安学校与省农科院合作开设“都市农耕”劳动课程、培英学校教授赣绣技艺……在这里,教育不再是冰冷的分数竞争,而是五彩斑斓的成长体验。
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获得幸福。如今,“幸福” 二字已被深深镌刻在青山湖区教育的每一个环节,让这里的教育真正成为启迪智慧、滋养生命、成就梦想的沃土,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托举起温暖的希望。
658配资-配资安全平台-低息配资炒股网-低息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